01
2023
-
06
協合新能源可持續發展政策-生態環境保護政策
一 宗旨
協合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集團”)高度重視項目所在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,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,做到工程建設項目生態保護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步推行。
二 適用范圍
本政策是一份公開的意向聲明,適用于協合新能源集團及其擁有運營控制權的分(子)公司的所有人員,集團亦將傳達此政策至相關承包商、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等,推動其積極落實。同時,本政策也適用于集團所屬的風電場、光伏電站、儲能項目及其他業務項目等集團投資建設及運營項目。EPC項目及外部運維項目參照執行。
三 承諾
集團承諾不隨意砍伐森林,尊重法定特別保護區,盡量降低業務運營對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產生的負面影響。
四 環保理念
協合新能源集團深耕清潔能源領域,提供優質的清潔能源,積極應對氣候變化。集團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,堅持在保護中開發、在開發中保護的開發理念。
集團嚴格遵守項目所屬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,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制定了《協合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》等環保制度。
集團制定了全過程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,按照集團投資建設及運營項目的開發期、建設期和生產期三階段明確管理主體和管理責任。
集團設定了環境目標,定期公開披露集團的環境績效表現,接受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監督。將逐步推行開展內外部環境審計工作,致力于持續改善環境績效,確保環境保護落實和可持續發展。
五 水土保持
不斷加大項目水保工作力度,增加水土保持工程在項目投資中的投入。在施工前制定詳細完善的水保方案,堅持水保施工“三同時”,做到水保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、同時施工、同時投入使用。
• 嚴格設計要求和方案審批,確保各類水土保持措施應合理、完善、可執行;
• 開展設計優化,盡量繞開植被區,并根據每個治理區域的地形、地貌與氣候特點,選擇適宜的植被,制定可行的措施,確保植被成活率;
• 改進施工工藝,以減少對山體和植被破壞,根據工程地質條件,選擇對地表擾動較小的施工方案,減少對原地貌的擾動,同時利于后期植被恢復。
六 生物多樣性保護
嚴格遵守國家相關規定,項目選址避讓各類自然保護區、鳥類遷徙通道及生態保護紅線等重點生物棲息地,及水源保護地、水庫、河流湖泊等區域。在項目可研報告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進行評估,包括對自然棲息地和改造棲息地可能造成的破壞、項目地點是否是法律保護區、是否帶來入侵外來物種,同時制定相應保護恢復措施方案。項目建設期不與鳥類遷徙期重合,盡量避免施工噪音,減少夜間燈光,降低施工對野生動物的影響。對涉及植被的區域,集團逐一設計作業范圍,并在進行施工后最大限度復綠,盡量避免植被破壞。
在業務運營過程中也將生物多樣性影響納入評估,承諾保護生物多樣性,并采取保護需求與發展優先相結合的做法,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管理和使用。為此,集團制定保護方案和多種措施,必要時應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生物物種多樣性實地調查,避免或減少業務運營過程中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不利影響。
致力于增強員工、客戶、供應商和承包商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,鼓勵員工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護,并對員工自主保護行動進行表彰。
七 環境監測
委托有資質的機構監測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及其他廢棄物,監測地下水、地表水、大氣、噪聲、電磁輻射等指標和數據。
對項目現場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,嚴格落實環境監測相關要求,按規定巡檢和記錄,確保場站責任范圍內的生態環境不受破壞。
八 廢棄物管理
積極識別、分類業務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廢棄物及其影響,并根據固體廢棄物、危險廢棄物、廢水等廢棄物分類制定相應措施,確保廢棄物無害化處理。積極采用先進技術、工藝、設備和管理措施,推進廢棄物源頭減量,建立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。
對固體廢棄物和危險廢物管理按照規定進行分類管理。定期對所貯存的危險廢物包裝容器及貯存設施進行檢查,對破損部件及時采取措施清理更換。對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內清理出來的泄漏物,一律按危險廢物處理。
對生活廢水進行嚴格管理。生活污水經處理后,由專用管道引送到市政管網或用于綠化澆灌。嚴禁通過暗管、滲井、滲坑、灌注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排放污染物。
九 環保應急預案
建立并保持應急響應機制,以識別潛在的事件或緊急情況,并做出響應,以便預防和減少可能隨之引發的疾病和傷害。
運營期項目編制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》,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預案培訓工作,并定期進行應急演練。
十 利益相關方參與
除改善自身運營模式,集團亦努力通過不同方式,提高員工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,同時加強與重要供應商和承包商有關環境管理及保護的溝通、協調與合作,創造更大的環境效益。
員工
將環境保護培訓教育計劃納入員工培訓教育計劃,定期對員工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培訓,并記入員工培訓檔案。
在《職業道德行為準則》要求提高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,鼓勵員工在日常業務活動中盡量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。
在場站設置環保標志、標識、標語、宣傳牌等。
供應商及承包商
• 在《供應商行為準則》及其他供應商和承包商管理相關政策中,涵蓋能源、污水、廢物等環境管理規范,要求供應商及承包商按相關準則承諾進行采取環境管理及保護措施。
• 推動區域及項目公司需與承包商加強溝通,改善能源管理及資源利用效率,盡力減少施工過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。
十一 政策審查
集團將定期審查本政策之有效性。
Key words:
一 宗旨
協合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集團”)高度重視項目所在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,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,做到工程建設項目生態保護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步推行。
二 適用范圍
本政策是一份公開的意向聲明,適用于協合新能源集團及其擁有運營控制權的分(子)公司的所有人員,集團亦將傳達此政策至相關承包商、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等,推動其積極落實。同時,本政策也適用于集團所屬的風電場、光伏電站、儲能項目及其他業務項目等集團投資建設及運營項目。EPC項目及外部運維項目參照執行。
三 承諾
集團承諾不隨意砍伐森林,尊重法定特別保護區,盡量降低業務運營對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產生的負面影響。
四 環保理念
協合新能源集團深耕清潔能源領域,提供優質的清潔能源,積極應對氣候變化。集團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,堅持在保護中開發、在開發中保護的開發理念。
集團嚴格遵守項目所屬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,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制定了《協合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》等環保制度。
集團制定了全過程的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系,按照集團投資建設及運營項目的開發期、建設期和生產期三階段明確管理主體和管理責任。
集團設定了環境目標,定期公開披露集團的環境績效表現,接受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監督。將逐步推行開展內外部環境審計工作,致力于持續改善環境績效,確保環境保護落實和可持續發展。
五 水土保持
不斷加大項目水保工作力度,增加水土保持工程在項目投資中的投入。在施工前制定詳細完善的水保方案,堅持水保施工“三同時”,做到水保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、同時施工、同時投入使用。
• 嚴格設計要求和方案審批,確保各類水土保持措施應合理、完善、可執行;
• 開展設計優化,盡量繞開植被區,并根據每個治理區域的地形、地貌與氣候特點,選擇適宜的植被,制定可行的措施,確保植被成活率;
• 改進施工工藝,以減少對山體和植被破壞,根據工程地質條件,選擇對地表擾動較小的施工方案,減少對原地貌的擾動,同時利于后期植被恢復。
六 生物多樣性保護
嚴格遵守國家相關規定,項目選址避讓各類自然保護區、鳥類遷徙通道及生態保護紅線等重點生物棲息地,及水源保護地、水庫、河流湖泊等區域。在項目可研報告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進行評估,包括對自然棲息地和改造棲息地可能造成的破壞、項目地點是否是法律保護區、是否帶來入侵外來物種,同時制定相應保護恢復措施方案。項目建設期不與鳥類遷徙期重合,盡量避免施工噪音,減少夜間燈光,降低施工對野生動物的影響。對涉及植被的區域,集團逐一設計作業范圍,并在進行施工后最大限度復綠,盡量避免植被破壞。
在業務運營過程中也將生物多樣性影響納入評估,承諾保護生物多樣性,并采取保護需求與發展優先相結合的做法,促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管理和使用。為此,集團制定保護方案和多種措施,必要時應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生物物種多樣性實地調查,避免或減少業務運營過程中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不利影響。
致力于增強員工、客戶、供應商和承包商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,鼓勵員工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護,并對員工自主保護行動進行表彰。
七 環境監測
委托有資質的機構監測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及其他廢棄物,監測地下水、地表水、大氣、噪聲、電磁輻射等指標和數據。
對項目現場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,嚴格落實環境監測相關要求,按規定巡檢和記錄,確保場站責任范圍內的生態環境不受破壞。
八 廢棄物管理
積極識別、分類業務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廢棄物及其影響,并根據固體廢棄物、危險廢棄物、廢水等廢棄物分類制定相應措施,確保廢棄物無害化處理。積極采用先進技術、工藝、設備和管理措施,推進廢棄物源頭減量,建立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。
對固體廢棄物和危險廢物管理按照規定進行分類管理。定期對所貯存的危險廢物包裝容器及貯存設施進行檢查,對破損部件及時采取措施清理更換。對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內清理出來的泄漏物,一律按危險廢物處理。
對生活廢水進行嚴格管理。生活污水經處理后,由專用管道引送到市政管網或用于綠化澆灌。嚴禁通過暗管、滲井、滲坑、灌注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排放污染物。
九 環保應急預案
建立并保持應急響應機制,以識別潛在的事件或緊急情況,并做出響應,以便預防和減少可能隨之引發的疾病和傷害。
運營期項目編制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》,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預案培訓工作,并定期進行應急演練。
十 利益相關方參與
除改善自身運營模式,集團亦努力通過不同方式,提高員工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,同時加強與重要供應商和承包商有關環境管理及保護的溝通、協調與合作,創造更大的環境效益。
員工
將環境保護培訓教育計劃納入員工培訓教育計劃,定期對員工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培訓,并記入員工培訓檔案。
在《職業道德行為準則》要求提高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,鼓勵員工在日常業務活動中盡量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。
在場站設置環保標志、標識、標語、宣傳牌等。
供應商及承包商
• 在《供應商行為準則》及其他供應商和承包商管理相關政策中,涵蓋能源、污水、廢物等環境管理規范,要求供應商及承包商按相關準則承諾進行采取環境管理及保護措施。
• 推動區域及項目公司需與承包商加強溝通,改善能源管理及資源利用效率,盡力減少施工過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。
十一 政策審查
集團將定期審查本政策之有效性。